當前位置: 首頁 > 旅游攻略 > 旅游景點

綿山必去的幾個景點,綿山一日游最佳景區線路

  • 旅游景點
  • 2023-05-11

綿山景點

介休綿山景區一覽表

凡是來過山西省介休綿山景區旅游過的人無不為它魔幻般的仙境,奇特的自然景觀,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化以及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所折服。

綿山仙境

綿山屬于數萬萬年形成的沉降陷落形地貌,構成了雄偉壯觀挺拔的千仞絕壁和奇幻深闊的溶洞。它綿亙蜿蜒,多姿多彩,巍峨壯觀,充滿奇幻陽光之美,是美的化身,力量的象征,因此綿山也稱巖山。我們當地土話也有叫年山。

大雨過后,晴朗的天空下,大人們指著綿山方向說,還能夠看到古時候大禹治水留下的船樁哩。

最初知曉綿山還是小時候。我們汾陽演武鎮離綿山直線距離也就是三四十公里,綿山位于我們古鎮東南方。每年到了夏秋雨季下大雨的時候,往往首先是從綿山那里涌出滾滾烏云,繼而風摧云動,烏云密布壓樹梢,山雨欲來風滿樓。

而往往大雨過后,晴朗的天空下,大人們指著綿山方向說,山頂上還能夠看到古時候大禹治水留下的船樁哩。

而我們當地(可能是屬于我們原來汾州府區域的好些個地方)民間還有一個涉及到綿山的風俗民情;當地白事(白事指人去世的儀式)講究頗多,人去世下葬的時候都要講究穴位的方向。而在打穴位的時候,方向一般也就打好了。

但在棺木下葬時候,往往陰陽先生還會要念念有詞;“頭頂東南佛綿山,腳踏西北子夏山” 。

而當棺木下到穴位底時,還要用他的羅盤和鉛錘再吊一下,精確一下方位,虔誠而又細致,他閉著一只眼睛仔細瞄著的方向就是綿山和子夏山的最高處。

對于這樣一個風俗民情一般陰陽先生也是解釋不清,一般人們也好像都知道,又好像是說不清,只知道祖祖輩輩就是如此,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

或許是因為綿山是春秋時期忠心事主的介子推殉葬的地方,子夏山是戰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夏隱居設教的地方,為了紀念兩位名人的一種說法;

也或許是在我們當地一東南,一西北最近的兩座海拔最高峰,屬于太岳山脈余脈的綿山(最高峰海拔2560米),屬于呂梁山脈的子夏山(最高峰海拔1690米),它們在全國雖然不是太高的山峰,但在我們當地一馬平川的平原還是顯得鶴立雞群,我們在家鄉抬眼看到的就是一東南,一西北這兩座遙遙相對的山峰。

而一般人的觀念普遍是以東,以南為上,而位于東南的綿山代表繁榮向上。

而位于西北的子夏山則代表著堅實穩固,腳踏實地。

因此,人們去世以后的穴位就是“頭頂東南佛綿山,腳踏西北子夏山” 。

總之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一種人們虔誠的希望,期盼,安宅鎮土,保佑后輩兒孫平平安安的一種愿望吧!

綿山景點南天門

綿山景點

而綿山還是一個樹木王國,古樹名木四季常青,尤以柏樹千姿百態最為奇特狀如龍鳳、虎、象、不可勝數。

雄奇絕美的自然山水孕育出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這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既是南北古交通要道,也是游覽福地,也是險絕的軍事要塞,還是寒食清明節的原發地。

此外,綿山獨特的宗教文化也獨具魅力,綿山崇尚大道,佛、道、教,眾教相融。

綿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

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條支脈。它集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佛,道,教為一處的一個旅游景點,是我國眾多其他旅游景點所不能比擬的。

綿山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也叫介山。

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 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筑群風格多樣,從建筑的角度來剖析,綿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古代建筑之長,又加上設計者和建設者的現代創意,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筑物的獨特風格。

在綿山風景名勝區建筑群體中宗教建筑有殿廟,宮觀;園林建筑有亭,臺,樓,閣,軒,廊,榭,牌樓;古留遺跡建筑有古營門,城池,營寨等,可為古建筑博物院。

綿山風景名勝區有14個大景點,360余個小景點:人文景觀: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巖,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嶺;自然景觀;棲賢谷,古藤谷,水濤溝等。

而綿山獨特的自然山體風貌,形成了這里眾多的獨特寺廟。山助寺廟靚,寺廟借山勢險。好多的寺廟就順住山勢,或藏于凹巖,或嵌于巖壁,或隱于山坳,或建于溶洞。

佛教寺院有建于東漢的鐵瓦寺,建于三國的抱腹寺,建于北魏的鸞公巖,鐵佛寺,建于隋唐的回鑾寺等;道教建筑大羅宮,建筑面積30000平米,為全國廟觀之最;而龍脊嶺養生源,集中有12個閉關辟谷修行成真洞。

遙望大羅宮

介休之綿山,論起源流,綿山大羅宮之名出自春秋時期著名隱士介子推。據傳介子推曾攜母隱居于綿山并在此看到“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寶樹覆蓋八方羅天,曰大羅”的道家最高境界“大羅仙境”。

企業回旅游景區規劃設計選擇廣州綠沁旅游規劃設計,廣州綠沁旅游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隸屬于綠沁集團是國內專門為溫泉產業(溫泉度假酒店、溫泉景區、水上樂園、溫泉地產、溫泉康養會所、溫泉康養小鎮等)提供專業服務的機構,業務范圍涉及到項目工程咨詢。

綿山海拔25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屬太行山支脈。這里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唐朝李氏奪取政權的福地。

隋大業十二年,太原太守李淵入關中、取長安,滅隋而代之,建元武德,改國號唐。

當時,唐僅統轄關中,漢東一帶,鄭王王世充占據河南,夏王竇建德據有河北,諸侯割據構成了對唐的嚴重威脅,這時突厥所封定揚可漢劉武周聚兵數萬人入侵并州,妄圖攻占河關關中。秦王李世民請纓討伐,并占據戰略要塞綿山。

公元616年,在這里度索原雀鼠谷發生過李淵與甄翟兒之戰。

公元617年,發生過李世民與宋老生激戰,李世民由太原南下,突破雀鼠谷,大破隋將宋老生于霍邑(今山西霍州)。

公元619-620年,發生過李世民與劉武周部宋金剛度索原雀鼠谷大戰。此一戰中,李世民經綿山神靈點化,運用八卦陣和五行陣大敗宋金剛,活捉尉遲恭,進而滅劉武周。

之后,李世民再次依托綿山,經沁源,逾太行,入河南,活捉竇建德,降服王世充,為李唐王朝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唐朝武德二年﹙西元619年﹚,唐高祖李淵之母曹太后得了怪病,日夜受鬼怪襲擾,不得安寧,經御醫醫治一年有余不見起色。當時李世民在綿山與宋金剛交戰正酣,雙方死傷無數,李淵非常擔憂。

這時有瑯琊云游道士上書高祖,說大唐雖然受天命獲得政權,但畢竟殺戮過多,游魂冤鬼無處存身,所以來加害太后?,F有瑯琊天臺山主神趙公明,原是日精托化成人,后到峨眉山修煉,商周時下山助商被姜太公所殺。玉帝因其忠勇,封他為玄壇真君,讓他統轄陰陽兩界錢財,所以最善于驅神役鬼,除病消災。只徐求玄壇真君顯靈救世,才能保太后無恙,戰事順利。高祖依計而行,曹太后之病果然得以痊愈,李世民也很快取得度所原雀鼠谷大捷。

高祖李淵為感激玄壇真君之功,下旨塑五座玄壇真君金身,分別賜予瑯琊天臺山、綿山大羅宮、蜀中峨眉山、蜀中青城山和南京太清宮奉祀。

據傳唐高祖之女,唐太宗之妹曾修道于大羅宮。綿山還留有高祖李淵 “古老神奇,大道綿山”之親筆真跡。

唐開元之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雀鼠谷,為先皇太宗在綿山部署雀鼠谷大戰,得到大羅眾神護佑,破敵獲勝,遂專程朝拜綿山,到大羅仙境進香,為祈求國泰民安,江山永固,赦命重修大羅宮。

后經歷代帝王將相,名人雅士不斷捐資修建,進而成為中國道觀建筑群中,神系最為完善的道觀建筑群。

從財神、八仙、媽祖、元辰到三清、三元、五岳等大神,基本囊括道家、道教各尊神靈,綿山一日游最佳景區線路,形成一個龐大的建筑群,是歷朝歷代官民們祈福攘災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

綿山大羅宮

最著名是依山而建,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筑面積三萬多平方米,共有十三層組成,總高110米,被游客稱為天下道家第一觀的大羅宮。

大羅宮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美妙的傳說。相傳這里是春秋晉國介之推當年所看到的“大羅仙境”?!叭迳?,曰大羅”。

道教認為神仙所居的天界有三十六重,最上層為大羅天。大羅宮之意就是建在大羅天上的宮闕。

天下第一道觀 大羅宮

曾有人撰文稱其“可與布達拉宮媲美”,被譽為“天下第一道觀”。據傳該宮建于唐開元之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雀鼠谷,為先皇太宗在綿山部署雀鼠谷大戰,得到大羅眾神護佑,破敵獲勝,遂專程朝拜綿山,到大羅仙境進香,為祈大羅宮因歷代戰事,幾毀幾復,1942年2月2日侵華日軍又縱火燒毀。

現在的大羅宮(備注附錄)為當地大居士閻吉英先生籌4億巨資在原址上重建而成,迄今已經建造道教殿堂60余座,塑造神像600余尊。

大羅宮高懸于獅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層110米,層樓迭閣,青墻金瓦,畫棟雕梁。雄獅背馱整座宮殿,形象逼真,威武生動。

一層至七層面闊五間,以財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斗姆殿、九曜星君殿、二十八宿殿、靈霄殿、三清殿、五老君殿為主。

綿山景點

七層以上為眾妙堂、講經壇、混沌殿、諸仙殿、藏經閣。

八層至十三層面闊9間,廊下各有10根盤龍大柱,宛如皇宮天庭,一派金碧輝煌。

整個建筑巧妙地將明清風格與現代技術融為一體,群樓高聳,崇閣巍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既雍榮華貴,又古樸典雅,可與布達拉宮媲美,被譽為“天下第一道觀”。

因此形成了大羅宮供奉從無形、無名、無上、三清四御到道家諸神。

2000年5月曾在此舉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道家活動──羅天大醮,香港、臺灣、南朝鮮、新加坡等國內外20余家經團參加。

千百年來,在大羅宮祈禱國家興盛、家庭幸福、個人前程的不計其數,現這里各種祈禱的表文有兩千多種,游人贈送的帳、幡有兩千余條。前來掛鈴、掛燈的有一千余人。從古自今,人們辦事都離不開大羅宮,三六九祈禱、初一十五朝拜者甚多。

游覽大羅宮,如步步臨仙境,步步升高。在大羅宮之上的懸崖絕壁上飛人掛祥燈,可歲歲降光明。這里還有壯武侯宋昌大羅道館掛祥云牌、漢文帝減免中都三年租稅的歷史故事。

綿山龍頭寺;原名塔巖頭,因巖下黃土坡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又因唐貞觀十五年(641)太宗皇帝駕幸綿山禮佛時,有雙龍顯靈而改為現名。

綿山龍頭寺

區內有毓德堂、關帝廟、真武廟、南天門等名勝。有《葉劍英元帥論綿山》、《左傳·介子推不言祿》、屈原《九章》、宋廷魁《綿山賦》、唐太宗御制詩碑等,這些石刻是領略綿山厚重歷史文化的主要景觀。

這里也是朝觀云海,夕觀日落的絕妙去處。

龍頭寺的毓德堂,是集中體現綿山大道思想,供奉“天地君親師尊位”莊嚴神圣的殿堂。始建于春秋時期,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而建。意在告誡世人遵循天、地、君、親、師、諸道敬天敬地、忠君愛國、孝敬父母、仁愛兄長、尊敬長輩,用介之推的“忠孝仁信、禮義廉恥、慈儉溫良、謹讓謙和”16字箴言教化天下。

毓德堂

毓德堂上層,正中供奉“天地君親師”神位,右側為祭母文、祭社稷文、玄宗皇帝祭天地文,左側為神宗奠玉皇大帝文、秦王出師告天地文、太宗皇帝祭介山文。

由此可見,中國優秀的傳統美德,對天地君親師的崇拜理念,在綿山毓德堂得以傳承和延續,顯示了綿山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了博大精深的和諧社會理念。

弘揚大道思想,傳承道德文化,繼承傳統美德,構建和諧社會,這就是綿山毓德堂一貫遵循的宗旨。

綿山龍頭寺

綿山天橋

天橋

天橋;是因修筑在懸崖絕壁上的棧道而得名,有千余年的歷史。長300余米,寬 1 米多,上離峰頂80余米,高入云表;下距溝底300余米,懸于危巖上。

每逢雨過云涌,人在橋上過,云在腳下飛,使人有平步青云,飄飄欲仙之感。景區內主要建筑是洞神宮、祖師殿、七真殿、水母殿、懸空長廊等和回頭看柏龍、兔橋、須彌石等名勝景觀。

有孔明和張良等人的修行洞。此外還有中國古代最險絕的軍事堡壘——石勒寨,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洞神宮是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與劉武周在雀鼠谷度索原交兵時曾得洞神宮太清道德天尊護佑而大捷。唐太宗李世民為感神恩,于貞觀十六年(642)降詔重修。宋、元、明、清官方和民間先后增葺。

綿山朱家凹景區

綿山朱家凹景區;和朱明王朝興起有關,是一處“圣跡”。據稱在元代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在這里修行,祈禱上蒼保佑兒孫富貴。結果他的兒子朱元璋的在靈寶天尊的庇佑下,統一了中國,當上了皇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洪武十八年派皇十七子朱權來綿山謝恩,大興土木,修葺洞玄宮,這就是朱家凹的來歷。朱家凹是上清靈寶天尊的道場,左右偏殿為十方靈寶殿和諸仙殿。西面山崗上有玉皇閣,嘉靖二十一年(1542)朱世宗在此建醮,祈求大明江山千秋永固。

綿山“千游巖,萬游巖,最美還是李姑巖”;

李姑巖位于龍脊嶺西側

綿山景點

李姑巖

李姑巖位于龍脊嶺西側,是一處長達200余米,深20余米,高30余米的天然巨型巖洞,廟殿分為上下兩層。依山筑閣,別具特色。

其中廟殿有皇姑殿、釋迦殿、關帝殿、都龍王殿、羅漢堂、三身佛殿等名勝,是一個國內罕見的皇姑出家的旅游點。

綿山秀色,首推水濤仙溝。溝前說法臺蒼翠如黛,聳立于兩山之間,環繞于澗水之中,夏秋季節常有彩虹升起,景色之美,如詩如畫。十里仙谷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稱的綿山石桐水,千回百轉,飛流激蕩,形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瀑布數十處。

皇姑殿內的九尊雕塑,全部是唐代遺物,十分珍貴?;使脴鞘钱斈昀罟眯扌写蜃牡胤?,其中的設置和壁畫,再現了大唐皇室的風貌。其它各殿的來歷都與李姑有關,傳承著許多感人的傳說故事。

綿山景點

而古色古香的皇姑殿坐落在郁郁蔥蔥原始樹木的樹蔭之中,清雅幽靜,是綿山旅游景點獨特的景觀,難怪千百年來人們流傳著在綿山“千游巖,萬游巖,最美還是李姑巖”的美麗傳說。

而說到皇姑李姑,在我們那里還有一段顯為人知的傳說;相傳唐貞觀年間,唐太宗的叔妹世姑在綿山修行出家。世姑雖然生在皇宮,但她心地善良,慈悲為懷,還經常采藥為附近百姓看病,并且親自給鄉親們配藥,煎藥。

有一天,世姑又為一位患病老嫗看病煎藥,而且一邊煎藥,一邊還給老人做飯。但是因為她自幼生活在皇宮,不會做飯和面,和面時不是軟就是硬,軟了加面,硬了加水。最后還是將面和的稀軟,慌忙之中她急中生智,用一根筷子試著將稀軟的面撥到開水鍋里,而她還竟然將面撥的粗細均勻,做出來吃的還是非常柔軟順口,老人吃的高興,就問世姑;“孩子,這叫什么?”

也不知道老人沒有說清楚,還是世姑因為慌張聽錯了,世姑將老人說得“這”聽成了“你”,還以為老人問你叫什么。而此時世姑已經遁入空門,不愿意說出真名來,就說出了她的乳名“八姑”。

“呀!八姑,八姑真好吃”!老人高興地說道;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心地善良,行善學好的皇姑就將這樣做出來的面食叫做八姑。而因為面是貼在刀上用筷子一根一根剔下來的,所以多少年流傳下來叫剔八姑,也叫貼八姑。

云峰寺;云峰寺也是一處不得不看的景點。始建于三國時期的云峰寺,是綿山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寺廟,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巖而得名。被譽為“天下第一巖”的抱腹巖,高60米,深50米,長180米,遠看如兩手抱腹,懸崖絕壁間可容納兩萬名游客,而云峰寺的200余間殿宇僧舍就被抱于其中,不走到近處,看不到寺廟深藏何處,大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

綿山景點

據寺內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記載,該寺由高僧邊迪公測量籌劃,魏明帝下令詔建。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筑,分為上下兩層,飛檐疊閣,棧道懸空,融千年佛教文化于懸崖絕壁間,正是:“危壁驚險亦所成,云外有路天際生”,堪稱天下間絕無僅有的奇觀。

云峰寺

云峰寺內建有空王古佛殿、藥師佛殿、彌勒殿、觀音殿等四十六處文物古跡,以及大量唐、宋、元、明時期的碑刻、雕塑,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建筑的斗拱、梁枋、窗樓均為石雕,令游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古代工匠的奇思妙想。

云峰寺

奇妙的景點

綿山必去的幾個景點

抱腹寺

抱腹寺;洞穴道觀殿宇,這是個規模最大的洞,只見巨大石洞如泰山壓頂般橫空覆蓋,如十方華蓋藏罩著渺小殿舍,擁抱著千古寶藏,蘊含著巨大能量。從洞外往里看烏漆麻黑,從洞內往外看,別有洞天,另有天地,很質樸的原味重生。

鐵瓦寺;位于介休市綿山,東漢建安年間,綿山已有佛教寺院──鐵瓦寺?!督樾萁鹗浴份d:“摩斯塔下有寺,東漢建安年建,皆鐵瓦,悉鑄施者姓名”,據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以后規模較大的開發建設有五次:三國曹魏時,高僧迪公考察籌劃,魏明帝曹睿特詔建綿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曇鸞于綿山抱腹寺及山之陰聚徒說法,弘揚凈土宗教義,并創建鸞公巖;唐代高僧志超擇地綿山,創立禪林,修煉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晉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復云峰寺等。

云峰寺勝景

其中云峰寺塔林;又叫佛骨塔林,位于綿山云峰寺建筑群的右側約一公里處。

塔林為綿山歷代高僧墓塔。綿山塔林過去墓塔很多,因年長日久,有的已不復存在?,F存單層六角亭閣式墓塔10座,方形二層亭閣式墓塔1座,塔銘一方,殘經幢一座。每座塔上均有塔銘,全部屬“臨濟宗”,均建造于清代,塔高均在 5米以下。墓塔均為青磚砌筑,10座六角單層亭閣式墓塔形制基本一致:自塔基上疊澀砌出六角須彌座,然后疊澀砌成塔身,再疊澀出檐,最后反疊澀砌成六角攢尖頂收頂。塔檐有簡單的仿木構形式?,F塔林為當代重修或復建。

其中云峰寺塔林,又叫佛骨塔林

墓塔均為青磚砌筑,除元初普光和尚塔為方形兩層較為少見,且規制較大之外,其余均為平面八邊形單層,高度在三米上下。普光和尚塔筑于青石鋪就的塔基之上,磚砌塔身白灰抹縫,兩層磚雕檐口斗拱,一層塔身正面設龕,一、二層塔身均有塔銘石刻鑲嵌,其余再無裝飾。頂部磚砌方形剎座,上置石刻塔剎,造型簡單。

而綿山還有據說是全國最多的神奇包骨真人象(包骨真人象是古代僧人圓寂以前,通過打坐辟谷,只吃一些野果和中藥材,一段時間以后,逐漸禁食一切食物,只飲圣水,再經過一段時間后,將體內的污穢物質排泄干凈后,逐步減少飲水量。直至完全停止飲水,滴水不進,最后自然停止呼吸,使體內的物質和水分充分耗盡,這樣就能夠達到長期不腐敗,肉身不爛,然后再將身體用泥塑包起來,供人們供奉贊仰)遺址。

隋唐高僧田志超的包身真人像就坐落在綿山云峰寺。

空王殿后60級臺階上有石佛殿3間,所有斗拱、梁枋、窗樓均為石雕,是寺內最古老的建筑。殿內所塑空王活佛像,據明王德十三碑記所述“包塑真容”的記載,為包骨真身。

空王佛田志超為漢人成佛第一人

空王佛田志超為漢人成佛第一人,也是綿山現存15尊真身舍利佛中歷史最為久遠的一尊。

關于云峰寺,有著很多傳說,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漢人第一位成佛的志超和尚。

唐代高僧田志超(571~641),法號“空王佛”,相傳他云游到綿山,想在此地修行。當時綿山一帶是道家場所,龍母攜五龍已在此修行多年,于是田志超與龍母打賭斗法,輸的一方永遠不踏入綿山,結果是田志超獲勝。

綿山景點

后來龍母的五個兒子趕來助陣,田志超又將五條龍鎮于龍池中,成為綿山的守護神。千百年來,龍池里的水從未干涸,也不會溢出。唐貞觀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到綿山求雨,結果長安一帶果然普降甘露,干旱解除,唐太宗于是下旨在云峰寺內修建了空王殿。

田志超圓寂后,遺體未做處理卻一直完好無損,弟子們于是以其肉身為胎,包塑成像,予以膜拜。

此外,寺內還供奉著一尊元代焦居士的包骨真身像,據寺內現存元代元統三年(1335年)所立的《焦居士真骨碣銘并序》記載:焦居士辟關辟谷,圓寂二十六年仍然軀體完好,被其孫制作成塑像供奉。

“正果寺”;寺內有十三尊包骨真身像,雖歷經千年而骨架完好,頗有靈氣,是研究綿山歷史文化和地理氣候的重要文物。此外還有通天云衢、五龍松、彌陀殿、圣母殿、觀音殿、三大士殿、送子娘娘殿、五龍殿等,來歷神奇,廟殿靈驗。靈應塔明七暗九層,高達69米,高出云霄,巍峨壯觀,是中國高山寺院中最高的佛塔。更兼這里地勢險峻,松柏參天,成為綿山極具特色的游覽勝地。

正果寺

正果寺碑志

田志超弟子的包身真人像則坐落在正果寺,從唐代到明代,各代都有。那些塑像,身材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容貌各不相同,就連他們的年齡都可以從容顏上窺見一斑,歷經千百年仍然保持了圓寂時的原始狀態。而有的塑像有些地方外面的泥塑脫落以后,還可以看到原來包骨真身的手指骨,腳趾骨,及頭蓋骨。

那些塑像,身材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容貌各不相同

綿山的包骨真人象

綿山的包骨真人象

因此有人將綿山的包骨真人象比作“東方木乃伊”。

有的塑像有些地方外面的泥塑脫落以后,還可以看到原來包骨真身的手指骨,腳趾骨,及頭蓋骨。

有的塑像有些地方外面的泥塑脫落以后,還可以看到原來包骨真身的手指骨,腳趾骨,及頭蓋骨。

包骨真身的手指骨,腳趾骨

“還愿掛鈴”是綿山的另一特有景觀。

“還愿掛鈴”是綿山的另一特有景觀。

“還愿掛鈴”是綿山的另一特有景觀。

在云峰寺有一項延續千年的還愿掛鈴民俗活動,每逢廟會和吉日,許過愿的善男信女們便請長于凌空作業的人來掛鈴還愿。掛鈴人從百米高空巖頂用繩子吊在半空,然后利用前后晃動的力量將人悠進洞內,用鐵鉤鉤住頂壁打楔系鈴,場面驚險刺激。

相傳唐貞觀十二年(368年),陜西大旱,唐太宗李世民向高僧田志超求雨,果然瓢潑大雨傾盆而至,旱象解除。唐太宗為感高僧解民倒懸之恩,特意命能工巧匠打造了一口銅鈴。

又于農歷三月十七日(志超成道日),在文武大臣扈從下趕往綿山抱腹巖下,請當地百姓幫忙將銅鈴懸于巖的頂壁。從此,抱腹巖掛鈴還愿的習俗世代相傳,成為綿山一絕。

近年來,當地為方便游客登山,又在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全長300余米、400多級臺階的之字型棧道“通天云衢”,從山下看過去依然令人“毛骨悚然”。

綿山景點

綿山風景名勝區 遠眺臥佛

獅子山;文殊廣法天尊與太上老君經常在綿山探討道學。唐代有人曾見二位老者,一穿白,一穿黑,對坐山上,侃侃而談。待接近時,二老者倏然隱去,只看見天空中飄起一白一黑兩朵祥云。在二仙對談時,文殊的坐騎獅子蹲在山上,因而該山形如臥獅。

介公嶺;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余年,曾在饑餓時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還國為君后,介子推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又將“環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

并于清明節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 。

而衷心事主的介子推留下的一句詩句“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這樣一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就成了二十四節氣“清明節”的來由了。

綿山景點

數來綿山風景區有14個大景點,400余處小景點。人文景觀:一斗泉、抱腹巖、介公嶺、龍頭寺、大羅宮、蜂房泉等;自然景觀:棲賢谷、古藤谷、水濤溝等。線路簡介:棲賢谷→介公嶺→水濤溝→龍脊嶺→大羅宮 大羅宮,天下道。

介公嶺

介神廟

介公墓

綿山最為推崇的應該還是介公嶺上的介公墓介神廟。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介子推是古今中外唯一以山,以縣,以節,以俗銘記的一位歷史名人。介公嶺便是千古先賢介子推的隱居地,焚身地和祭祀處。介公墓建于2000級石階之上的柏樹嶺中央,居高臨下,放眼眺望,美麗山川盡收眼底。古墓依山而建,有元,明,清歷代墓碑數通。

而介神廟則坐落在一處深28米,寬30米,高18米的自然石窟中,是中國最大的石窟祠廟。

“黃山歸來不看松,綿山歸來不看柏”,介公嶺是綿山柏樹王國中的國都。這里是介之推的歸隱之山,是介子“忠孝清烈”偉大精神的承載地,也是寒食節的原發地。介公墓是晉文公為懷念介之推而敕令修建的衣冠冢。

介休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山光水色、文物古跡、佛寺神廟集于一體,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點。綿山風景區,因。

介公墓是介子偉大一生的總結,以蒼天為蓋,青山為屏,蒼莽為帳,四周松環柏繞。

介神廟是全國最大的石窟祠廟,總面積達1600平方米,紅柱金頂的介神廟嵌在峭壁中,廟內以宏大的彩塑群塑有介之推的生平事跡和成仙后的靈驗應化事跡,彩塑工藝色澤鮮明、流光溢彩,紅飛黃舞。介公嶺上品寒食,不僅可以感受2640余年的寒食文化,更可以享受寒食養生奧妙。

經過多年民間收集,目前綿山已具有百余種傳統寒食。

藏經閣位于介神廟頂,閣中品香茗,賞月色,觀圣跡,可覽千年文化。

僅一個“大”字難以對介神廟給人心靈上的折服以解釋,恰恰也由此反映出介子精神永存天地間。

龍脊嶺

龍脊嶺;因位居雙龍交匯的背脊而得名。該游覽區主要展現李唐軍事文化和道家養生文化,有龍抬頭、龍涎泉、龍須瀑、介子推母子巨型雕像、真武殿、八卦園、仰止亭等二十余處景點。子推母子塑像生動傳神,再現了當年介子推偕母歸隱綿山的情景。綿山唐營是國內唯一留存的唐代古營。督戰臺、插旗石等歷史遺跡,講述著秦王李世民當年布兵督戰的故事。綿山的靈氣吸引了眾多的仙家、圣人,僅此處就有伯子常、彭祖、子喬、華佗、漢鐘離、呂洞賓、陳摶等歷代古賢的修行洞十余處,是中國最古老的養生地。養生源用碑石圖文對養生功法做了簡明生動的介紹。龍脊嶺上有著特殊的地理環境,山勢坐北朝南,以石亭為界,前后相隔十余米,溫度相差近十度,因此冬天里仍然溫暖如春,青松翠柏,奇花異草,布滿山崗,是暖冬游的最佳去處。

綿山景點

棲賢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線天的峽谷。兩邊怪石嶙峋,谷底溪流淙淙,空谷傳聲,須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過。

棲賢谷

相傳當年介子推母子就是經這里到達歸隱地的。封侯亭是當年文彥博宣旨誥封介子推為潔惠侯時所建,構思巧妙,工藝精湛,具有皇家園林的氣象。亭內有宋神宗的圣旨碑刻,彌足珍貴。游覽區內還有清風洞、迎仙坊、天源瀑布、超凡洞、簫聲疊瀑、鱷魚石、仙界石、壁上園、蝴蝶窩、馴虎之神、點石為羊、仙泉等二十余處景點。

其中壁上園的奇花異草生長在垂直九十度的石壁上。這里彩蝶紛飛,各色各樣,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在這奇花異草中,仰望一線晴空,耳聽幽谷濤聲,腳踏天梯棧道,令人塵慮頓消,如臨仙境。

棲賢谷外有一座封侯亭

棲賢谷外有一座封侯亭,中間是較大的亭閣,兩側有連廊,前邊還有一池碧水映照蓮花。每處建筑都是根據歷史故事衍生而出,讓人感知這片深山蘊含著無數歷史典故。

蜂房泉;又名圣乳泉、母奶頭

蜂房泉;又名圣乳泉、母奶頭,是一處罕見的自然奇觀,中國絕無僅有的懸泉。

北宋宰相張商英曾用:“水竇蜂房泉,山頭鹿(糧倉)頂圓;風吹鞴袋谷,云罩簸箕天”來形容這里的山勢地貌。

巨大的懸崖絕壁上數十對苔蘚茸結的石乳,乳汁如珍珠斷線,滴落池中叮咚作響,宛如琴弦彈奏出的山水清音。

清代康熙年間山西名士傅山曾把此泉水比作佛家最正法、乳酪最上品,即使神龍那伽也只能品嘗一勺,而不許多貪。

該景區還有望峰門、五龍朝母殿、四海龍王殿、三皇閣、五岳殿、媽祖殿、圣母殿、八仙洞、上善若水牌樓等景點。每當農歷十五日,在這里品茗賞月,四面群山環繞,形如天井,九霄皓月當空,酷似銀盆。蒼茫夜色之中,眼望滿天星斗,耳聽陣陣松濤,叫人若置仙境,塵慮頓消,個中感受,妙不可言。

一斗泉

一斗泉;是一處天然生成的石泉,因僅僅能盛一斗水而得名。傳說很久以前綿山缺水,元始天尊云游至此,用拂塵醮東海之水,往綿山灑了幾點,綿山便出現了很多泉水,最后一點滴在此處,形成一斗泉。后來這里成為元始天尊的道場,百姓有禱必應。為了感謝神恩,依山而建了洞真宮。本游覽區除了眾多巍峨壯觀的人文景觀外,還有象鼻山、鹿橋、固山石等自然景觀,承載著很多美麗的傳說。

水濤仙溝

綿山景點

溝中主要景觀有:五龍樹、五龍飛瀑、蓮花峰、仙箓榜、子月峰、刀劈石、雄獅瀑、水簾洞等自然山水奇觀;又有仙女坐龜,碧溪垂釣,牛角掛書、知章醉酒等雕塑小品。華夏奇瀑五龍飛瀑,落差80余米,跌落于五龍潭;水簾洞,為天下修性養氣、辟谷成真第一洞。洞口飛流如練,洞內可容三四十人,為歷代高僧、高道辟關、辟谷的修煉場所。 水濤溝為拜神仙、游仙境、得仙氣的游覽好去處。

古藤谷

古藤谷;俗名“西水溝”。它地處聞名遐爾的水濤溝西側,與水濤溝相媲美,又別具特色。據《史書》記載,這里曾經是綿山靜林河的發源地之一,又曾是唐代著名宰相令狐楚創辦靜林書院之地。谷內古藤纏繞古樹,形成似傘、似尾、似洞、似橋、似網、似宮等形態各異的藤景奇觀。獼猴桃、山葡萄、山櫻桃、山核桃、野山楂、山梨、山杏等山珍野果,隨處可見。此外,這里還是天然的中草藥植物園,僅載入《本草綱目》的名貴藥材就有黨參、綿黃芩、五苓子、蜱蘚、菖蒲、茯苓等百余種。許多天然造化的奇石千姿百態,酷似各種動物。因此,千百年來吸引了眾多的歷史名人來此游覽,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題留石刻,至今清晰可辯的還有唐玄宗、令狐楚、文彥博、賀知章、張煊等的手跡。由于谷內是典型的溫帶雨林氣候,被游人稱為“天然氧吧”,是消夏避暑的最佳去處。

精美絕倫的綿山景點

綿山之所以享譽海內外,千百年來登臨者絡繹不絕,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巖、險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剎、巨宮和道佛人物組成了綿山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但是這樣一個多姿多彩,巍峨壯觀,充滿魔幻奇特仙境,況且還是近在咫尺的旅游景點至今只是去了兩次。

第一次去綿山的時候好像已經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了吧。不過那時候旅游已經有點鳥槍換炮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家用小車了。

記得是那年的春節過后不久,隨孩子們一起去的綿山。

從我們古鎮出發,走汾陽到平遙的汾平公路,大約兩個多小時(那時候公路上運煤車輛非常多,而且大多是超載,汾平公路上好多處都是坑坑洼洼,非常不好走)才到了綿山腳下。隨著一條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一直上行到了綿山的入口處龍頭寺。

大道綿山

記得那時候那里的一些旅游景點還在緊張有序地修復之中。那次綿山旅游,大體上是走馬觀花瀏覽了一些景點。

第二次去的時候大約是新世紀初了。那是孩子們與介休三佳焦化集團有業務關系人家贈送的免費門票,組織了好幾十個人乘坐大巴車前往瀏覽。

而以上這些景點只是綿山眾多絢麗多姿景點中的一部分,整個綿山旅游區面積有40平方公里,14個大景點旅游區,360多個小旅游景點,綿山景點實在是太多,每個景點的歷史和文化也實在是深厚,假如10分鐘瀏覽一個景點,一天瀏覽50余個景點,走馬觀花下來也得七八天的時間。

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它還是一座藏在深山不太為人所知的荒蠻之地。那時候的綿山,山高,草荒,溝深,地癖,原來有的一些寺廟也是年久失修破破爛爛,加之上山沒有一條正經的路,山上一些用品還得肩挑人扛,或者毛馿往上運送,和現在的景象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風光秀麗的綿山景點

但就是這樣一個荒蠻之地,卻被一個有心之人,慧眼識珠發現繼而開發出來,以至于成了山西乃至全國旅游景區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而且還是非常獨特罕見的。這個人就是原介休三佳焦化集團董事長閆吉英先生。

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我們那里就聽到了說三佳焦化集團董事長閆吉英投資好幾個億開發綿山的事情。

也正是閆吉英先生高瞻遠矚,以獨到的眼光與科學實干的精神將一座鮮為人知,荒涼破敗的綿山修復成了處處有妙景,步步有典故的人間勝景。

也可以說是閆吉英先生生前的一個絕妙大手筆。它不僅給當地人們留下了一座山清水秀,絢麗多姿的旅游勝景,而且也給當地人們留下了一座世代造福致富的金山銀山。那是花多少金錢也買不來的。

而據說閆吉英先生生前還高風亮節慷慨地說到;這綿山也不是我個人的財產,我不過是在恢復它。

綿山是介休人民和晉中人民的,我閆吉英不想掙他們的錢,憑身份證就可以全部免費。如果以后財力達到了,還想讓山西人民來綿山旅游也不要錢。

如果有那么一天,來綿山旅游是中國人都不要錢,只要外國人的錢,那才是我閆吉英的希望。

因為綿山不僅是山西人的大道綿山,更是全體中國人的大道綿山!這樣的豪言壯語是何等得令人敬佩呀!

綿山豐富多彩的景點

現有上方院、正果殿、彌陀殿等主要景點,其中上方院是北魏時期高僧曇鸞來綿山修行場所之一。正果寺位于綿山海拔1700米左右的位置,密林深處,一簇簇精巧別致的寺院在其中若隱若現。正果寺沒有云峰寺那樣巍峨磅礴的氣勢,卻是一。

綿山自然景觀壯麗,風光獨特,,匯“峰、瀑、溪、林、宮,殿,寺,廟,觀,庵,堂,洞,窟,坊,墓,碑、谷”于一地。

而那里的一山一水,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能夠自成一格,又不類似于他山之石,而形成了異乎尋常,出人意料,匪夷所思獨特的自然景觀。

一字蔽之;“奇”;山奇、峰奇,石奇、巖奇、故事奇。

而且道險、水秀、柏古、唐碑、宋雕、名剎、巨宮和道佛人物組成了綿山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加之眾峰巍兀獨立,怪石崢嶸,別具一格,迥然各異,真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

特別是紀念先賢介子推忠君愛國精神的“寒食節”與“清明節”來源地。

還有這些隨山勢而建,深藏在高山懸崖之上的絕險、奇偉道觀寺廟群。地道的中國式建筑,它們融于大山,扎根絕壁,整個山脈被這些點睛建筑串聯,綿綿延續中華幾千年的文明。

集這樣一種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的旅游景點恐怕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吧!

是否在世界旅游界也是罕見的。

如果將它打包申請為世界聯合國自然遺產,那不僅會為山西人民帶來物質與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給中國人民,以及世界上也會留下一個集“奇、險、清、幽、特”于一體,匯“峰、瀑、溪、林、宮,殿,寺,廟,觀,庵,堂,洞,窟,坊,墓,碑、谷”于一地的豐富多彩,風光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游瑰寶。

(備注附錄)大羅宮及眾神殿:

大羅宮高懸于獅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層110米,層樓迭閣,青墻金瓦,畫棟雕梁。雄獅背馱整座宮殿,形象逼真,威武生動。

一層至七層面闊五間,以財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斗姆殿、九曜星君殿、二十八宿殿、靈霄殿、三清殿、五老君殿為主。

七層以上為眾妙堂、講經壇、混沌殿、諸仙殿、藏經閣。

八層至十三層面闊9間,廊下各有10根盤龍大柱,宛如皇宮天庭,一派金碧輝煌。 整個建筑巧妙地將明清風格與現代技術融為一體,群樓高聳,崇閣巍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既雍榮華貴,又古樸典雅,可與布達拉宮媲美,被譽為“天下第一道觀”。

因此形成了大羅宮供奉從無形、無名、無上、三清四御到道家諸神。

財神殿;此殿正中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文財神范蠡”。左右分別為利市仙官和招財童子。武財神坐元寶座,左手執元寶、右手拿鐵鞭;兩位文財神一位懷抱如意,一位手捧珠寶。

斗姆殿;中央三目、四頭、八臂的女神為“斗姆元君”。左邊為&34;&34;。右邊為“左輔”、“右弼”星和“北斗七星君”?!岸纺吩睘樘焐媳娦侵?,主管群星。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朝拜諸星君,可增福添壽.《三國演義》中有孔明祭斗延壽以及&34;的故事。壁畫上畫的是除南北斗星君以外的西方、東方諸位星君。他們主管人間的官祿前程,以及為人們救苦救難、化厄降祥。東漢三萬名太學生首領郭林宗為感謝斗姆點化之恩,在這里建了斗姆殿。

三清殿;三清,指玉清、上清、太清,本來指道教天神所居的圣境,后逐步演變為指居住在三清境的道教三位最高的神。殿內中央為玉清元始天尊,左為上清靈寶天尊,右為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是“天界”最高神靈,執掌宇宙,主宰萬物,造化陰陽,生成天地,是世界的本源道的化身。

綿山有14個主要景點:龍頭寺、龍脊嶺、李古巖、風芳泉、羅達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坳、云峰寺、正國寺、解公嶺、七賢谷、古藤谷、水桃溝。其中小九寨溝-水濤溝、九曲一線-七賢溝、抱腹古寺-云峰寺、大明圣地-賈珠岙。

玉清又名天寶君,為洞真之神;上清又名靈寶君,為洞玄之神;太清又名神寶君,為洞神之神。

兩側為“四大天師”,他們均是道教的創立者,分別為東漢“張道陵天師”,是五斗米教的創立者;以及“南北朝時的葛仙翁、許旌陽”和宋代的“薩守堅”。

左右墻上的壁畫分別為“玉帝”“王母”帶領天界諸神朝拜三清的場面。

供桌兩邊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和合寓意同心、和睦、順氣,是中國的喜神、愛神。

中間的雕刻為駿馬馳騁,龍騰虎躍,體現出中華民族的一種龍馬精神,喻示著人們一帆風順,馬到成功。

星宿殿;二十八宿來源于古代人們對星宿的崇拜。古時星相家根據星宿的移動,占卜吉兇,并把他們分成東、南、西、北四組,稱為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又稱四方四神。民間辦喜事、蓋房子、出門都要選日子,就是據此而來的。這兩位分別是青龍和白虎,他們就是人們所說的左青龍、右白虎,他們的職責是鎮守道觀山門,驅邪護正。

靈霄殿;殿內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左為“天皇大帝”和“南極長生大帝”,右為“紫微大帝”及“后土皇地祗”。兩側為年、月、日、時四值功曹。道經上說:天有三十六層,三清居最上三層。玉帝居三十三天為萬夫之主,主宰人間天上的禍福吉兇,及世界兵革、劫運,是民間信仰的最高神靈。左、右四位大帝,分別統帥萬星、萬雷、萬靈、萬地,以輔佐玉皇。傳說四值功曹體察人間善惡功過,時記月累,年滿上奏玉帝。臘月廿五玉帝下界巡世,以人們所做的善惡或賜?;蚪祼?。

這天古代皇帝都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以求國泰民安,天下太平。靈霄殿的兩壁畫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和“玄天上帝”帶領各自部下神將朝拜玉帝,奏事請旨的場面。畫中人物栩栩如生,神態端莊各異,體現了天界的莊嚴和諸神的無邊法力。當年唐玄宗為感謝玉皇大帝的點化、護佑之恩,命人在這里修建了靈霄殿以及九曜星君殿和六丁六甲殿。

五老君殿;五老君是道教初創時期的五方神靈,又叫五帝。他們都是非后學而成真者,為天地開辟之前的先天神靈,所以又稱元始五老。即東方青靈始老天君,號青帝;南方丹靈真老天君,號赤帝;中央元靈始老天君,號黃帝;西方皓靈皇老天君,號白帝;北方五靈玄老天君,號黑帝.以上“五老”與泰山、衡山、嵩山、華山、恒山相對應。

藥王殿; 殿內正中供奉的是炎帝,兩側分別供奉張仲景、華佗、扁鵲、孫思邈四位蓋世奇醫。綿山自古以來就是道家圣地,因介之推歸隱于此更成為人杰地靈之處。明末清初大學者傅山號朱衣道人,研究《周易》多年。有一年,母親重病纏身,妻子產后無奶,真是禍不單行。傅山既是位孝子,又是位好丈夫,對突如其來的災禍茶飯不思,徹夜陪侍母親、妻子。有一日,他十分困乏,爬在書桌上便睡著了,恍惚中忽見一仙人飄來,說道:“綿山圣水可治百病.”他頓感神靈在點化自己,便于明天啟七年(丁卯)連夜奔向綿山取水。母親、妻子喝了圣水,病癥才得以痊愈。為感謝神靈救命之恩,特在此修建藥王殿。從此綿山圣水可以治無名痼疾,又可作催奶劑的消息,傳遍了省內外,人們常專程來此接水。

藏經閣;為綿山道教藏經處,藏有《道藏》等道書多部。

講經臺為道士集會和講經場所。有全國百位名家題寫的《道德經》木刻,堪為一絕.

白云庵金剛經石刻;北魏時期,文殊菩薩化作一貧婦,在綿山一帶傳播佛教。介休的佛教信徒為紀念此事,在此建庵,供奉釋迦牟尼和文殊、普賢,并在六塊石頭上刻《金剛經》。

群仙殿;全部神像均系布畫,內容為道家眾仙朝拜洪鈞老祖,總面積360平方米,為全國絕無僅有。洪鈞老祖也稱洪元老祖。洪元指天地未開虛空未分之際的宇宙本始狀態。

主尊九位神為木雕,正中為洪元老君,左為真一天尊、太上道君、高上玉皇道君、太始天尊;右為太上大道君、玄老天尊、太初天尊、太一救苦天尊。

混元殿;主要供奉無形天尊、無名天尊、無上元君。無形天尊為混洞之前,道氣未顯,荒莽之中的道家之神,意為無形象可察。無名天尊為宇宙處于本始狀態的道家之神,正如老子所說:“無名,天地之始?!彪m有質可睹,但不可名。

無上元君為太上老君之母,即天上的玄妙玉女。后下降為尹氏之女,嫁于仙人李靈飛,懷胎八十一年,生太上老君,傳金丹密訣72篇即升天而去。

此三位神靈都是宇宙處于本始狀態之時無邊無際、無陽無陰、無上無下、無表無里、無天無地之時的神。他們是宇宙的本源與主宰,無所不包、無所不在,是萬物的開始與生化者。

載馳載驅牌樓;介休北賈侯家是清代著名晉商之一??滴跄觊g,侯家尚未發跡時上綿山大羅宮財神殿祈拜神靈保佑。經過幾代人的經營,至光緒初年,侯蔭昌的票號遍布全國 50多個城市,資產達七八百萬兩,居全國票號之首。侯蔭昌上綿山謝神靈保佑之恩,重修財神殿,并新建牌坊,并請名士題寫載馳、載驅匾額。

救苦天尊殿;三國時,群雄逐鹿,連年混戰,原始鬼魂也乘機出沒人間騷擾百姓。天尊得知鬼魂作怪,便將手中拂塵一揮,使鬼魂消散。百姓抬頭一望,只見一九頭青獅上馱著救苦天尊,再看一位戴官帽的神仙帶領十八神將收了鬼魂。原來是太一救苦天尊領城隍及十八陰司傾城出動。后人便自發捐資修建了天尊殿。自那以后,就有了城隍三出巡,治理鬼魂,使百姓安寧的說法。

這里中央坐九頭青獅的為“太一救苦天尊”,兩側為五方接引童子。傳說救苦天尊,千處有求千處應,尋聲趕來,救苦救難,所以又稱“尋聲救苦天尊”。他有放百億瑞光,照亮幽冥地獄,拔度地獄亡靈,使他們解脫罪孽投生轉世的法力。右側墻壁上有救苦天尊施展法力,救助苦海遇難眾生的畫面。左側為救苦天尊化身救助病人的情景。五方童子手執“五色寶幡”,意為接引五方世界一切有緣眾生。

三官殿;東漢時,有一年蛟怪利用洪水危害四方百姓。三官伸手甩出法器,使洪水平靜,蛟怪被定在了溝內,化為巨石。從此以后巖溝里的水在出溝處走地下,出了溝才涌出地面。既能防止蛟龍作怪,又能保證附近百姓用水的清潔。

三官指“天官”、“地官”和“水官”,又稱“三官大帝”。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解難,水官能赦罪。武則天就常拜“三官”。左邊的壁畫所反映的就是“三官大帝”巡視考察的情景。下方有懲罰惡人的場面。右壁上畫的是“天官”為人間賜福的情景。

附近鄉民為感謝三官除去蛟怪,在這里修建了三官殿。我們看到的是三尊明代木雕三官像,是汾洲知府請人雕成后請往綿山的。

六十元辰殿;元辰即人們常說的“太歲”、“本命元辰”,總共六十位,以天干、地支相配。六十年一循環,輪流值年。綿山元辰殿分上、下兩層。各殿內墻壁上形象逼真的畫像也是三十元辰,和塑像一起正好是六十位。在此各個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君”。民間有本命年穿紅背心,系紅褲帶,祭拜本命神,以求消災免禍,增福增壽的習俗。

仙蹤亭;綿山大羅宮的玉清天尊、上清天尊、太清天尊經常和眾仙在殿門前的山邊平地上圍坐切磋道經。有一日,狄仁杰路經介休,只身來到綿山,沿路欣賞山水風光。走著走著,遠遠看到三清殿門口三清與眾仙歡聚一堂。行至大羅宮山崖下,看到山頂上仙氣繚繞,煙霧升騰,隱約聽到眾仙切磋道經的聲音。狄仁杰緊走幾步,氣喘吁吁地爬上山頂,舉目觀望,不見眾仙蹤影。便進殿內焚香祈禱,祈求神靈保佑李唐天下。拜畢出殿后,仿佛又看到殿前山邊的空地上眾仙端坐的身影。狄仁杰想這是神靈點化。為感謝眾仙的保佑,回朝后派人修建了這座六角亭,并取名為“仙蹤亭”。

九曜星君殿;九曜是指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及計都、羅睺九位星君。古人認為“九星”主人的吉兇禍福。其中“五行相生相克,相克則有家宅不寧,六畜不旺,人丁不安,口舌官司等兇兆”;又有“男怕羅睺,女怕計都”之說。因而民間有正月初八順星轉運祭九星的習俗,據說可以消除各種災難,保佑一年吉慶隨心。九曜君神像后壁上均有各自星君的天文星座,夜晚可以根據墻上的星圖,在天上找出九曜。

六丁六甲殿;就是六十元辰中的“六丁”與“六甲”神。六丁屬陰,六甲屬陽。六丁都是女神。道士用六丁之法招使六甲神察知遠方人或物的吉兇。六甲是男神,是真武大帝的部下,有“祈禳驅鬼”的功能,也叫“制鬼神”。

六丁六甲即:丁卯司馬卿、丁丑趙子任、丁亥張文通、丁酉藏文公、丁未石叔通、丁巳崔巨卿;甲子王文卿、甲戌展子江、甲申扈文長、甲午衛上卿、甲辰孟非卿、甲寅明文章。

五老君殿;五老君是道教初創時期的五方神靈,又叫五帝。他們都是非后學而成真者,為天地開辟之前的先天神靈,所以又稱元始五老。即東方青靈始老天君,號青帝;南方丹靈真老天君,號赤帝;中央元靈始老天君,號黃帝;西方皓靈皇老天君,號白帝;北方五靈玄老天君,號黑帝。以上“五老”與泰山、衡山、嵩山、華山、恒山相對應。綿山乃五方神靈會群仙之所,故善男信女建此殿供奉。

夢圓亭;清道光年間,介休籍仙臺村人郎營周一家,三代均為詩人,被稱為“詩歌世家”。光緒三年,先祖托夢給營周,講述當年許愿“詩歌世家”如愿后建亭之事。營周為感謝神靈護佑成才之恩,遂在此建“夢圓亭”。

眾妙堂;是彩塑藝術之宮,歷代彩塑最多的陳列館。有唐、宋、元、明各個時期300多尊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的神佛像,被文物專家稱為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之瑰寶。

大羅宮名人紀念館;是陳列歷代皇家文書最多的歷史名人展廳。陳列有晉文公、后趙皇帝石勒、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的圣旨、詔書十幾道,有西漢擁立文帝的壯武侯宋昌、唐代宰相令狐楚、唐代驍將尉遲恭、北宋宰相張商英、北宋名將郝質的奏折20多篇,有張良等歷代名人的禱文、詩詞以及保存下來的相關實物,藏品頗豐。綿山眾多的旅游景點歷史上計有二十多位帝王,八十多位將相以及數百個名人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墨寶。

說明:部分資訊圖片來自網絡。

猜你喜歡

2021国产精品性爱_2021国产精品一级视频_2021国产精品永久在线,2021国产精品偷窥盗摄,2021国产视频,2021国产在线视频,2021国自拍产精品视频,AAA午夜级特黄大片_AAA一级黄片_aaa一级特黄大片,福利视频2021_福利视频导航136_福利视频导航大全,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国内美女精品久久久久,激情亚洲综合,91人妻论坛,在线观看小黄片,人人搞人人爽,人人狠弄婷婷丁香五月天,人人精品黄色在线观看,人人看人人爱人人摸,人人看人人擦人人曹,狼友看视频的网站,狼友视频官方网址在线观看,狼友视频国产精品第二页,狼友视频禁止未18岁,狼友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