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地道戰,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保定冉莊。但實際上,目前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長的地道,保定冉莊地道一日游,在邯鄲市峰峰礦區義井鎮山底村。,
△山底抗日地道遺址。
家喻戶曉的電影《地道戰》讓抗日地道聲名遠播。影片故事發生在冉莊,但許多情節包括部分取景都是在山底村。電影中民兵隊長高傳寶的人物原型,就是山底村民兵隊長劉玉寶,抗日區長趙平原的角色原型,就是磁武縣一區區長趙廷訓。
△山底抗日地道景區紅色雕塑廣場。
一條有歷史的地道
源于抗金,成于抗日
自峰峰出發,沿叢峰線驅車一路向西,20分鐘左右到達山底村。村南頭,長城烽火臺形狀的大牌坊上橫嵌一塊長匾額,上書“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自牌坊處遠望村中,整條街青石片鋪面,環保磚砌池,特種膠泥抹成土黃色墻面,紅旗獵獵,一下子把人們帶進了當年的烽火硝煙中。
△山底地道遺址景區門樓。
地道遺址在保定市清苑區冉莊鎮冉莊村。冉莊遺址的地道及工事以冉莊村十字街為中心,有東、西、南、北主干線,長2.25千米。另有南北支線13條,東西支線11條和通往外村的聯村地道4條,全長約16千米。冉莊地道一般寬0.7至。
太行綿延千里,中有八陘,滏口陘便是其中之一。太行八陘歷來為戰爭所必爭之地,滏口陘也不例外。滏口陘起自峰峰礦區石鼓山和元寶山交接口(稱滏口)的紙坊村,終于山西長治,從冀南沿著滏口陘進攻山西,位于滏口的紙坊村會承接第一波攻擊,攻下紙坊村,戈矛西指,下一個目標,便是山底村。
△山底村牌坊。
山底村背靠石雞嶺,三面環山,從地圖上看,石雞嶺恰如太行山從西邊拋向滏口的一個蓋子,正好蓋住這一缺口。攻下山底村,控制石雞嶺,可北控武安,南下磁縣,與鼓山和元寶山遙相呼應,整個滏口,固若金湯。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么山底村會有如此完整的抗日地道遺址的原因了。
△山底抗日地道景區壁畫。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由于地處峰峰礦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這里成為日軍覬覦的對象。1942年,日軍對山底村展開瘋狂掃蕩,最多時一次有3000多人。為了抗擊日軍,1943年初,村黨支部組織百姓將原來的“抗金洞”貫穿,連成地道。當時村里有一千三五百人,大多在附近煤礦做過挖煤工人,具備嫻熟的巷道挖掘技術。一年時間,地道全部完工,整個村子形成機關密布、戶戶相通、街街相連的地下堡壘。
一條有內容的地道
大自然給刷石灰,埋上陶管變土空調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開放了,開放時間:淡季9:00~16:30,旺季8:30~17:30,周一閉館。冉莊地道戰紀念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冉莊村,1959年設紀念館;196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
從烽火臺出發,走過徐懷中將軍題寫的“山底村抗日地道戰遺址”廣場院,參觀完展覽室,便可鉆進地道參觀。
正如電影《地道戰》,吃水用的水井,拉磨用的碾盤、喂牲口的驢槽、睡覺的大炕、放衣服的衣柜,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其實都暗藏玄機,全是極其隱蔽的地道入口。
△圖分別為景區內轆轤井地道口、碾盤射擊口、驢槽地道口。
地道主巷分上下復洞,洞口設有多種多樣的開關蓋、開關門,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壞、防封鎖,每個轉角處都留有槍眼、陷阱、暗洞。因為地道通風做得好,有進風口,也有出風口,在三四里長的地道行走十多分鐘,依然沒有憋悶的感覺。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很多村里人還利用上了地道的出風口,在地道埋陶管做成土空調,往自己家里引冷氣,特別解暑。
△地道遺址內土空調進風口。
地道會發生塌方嗎?工作人員介紹說,山底村地下基本都是紅膠泥,這種泥粘性大,即使地道在古老的河床旁通過,也沒有發生過塌方之類的事情。
當走到一段最原始的“抗金洞”時,洞壁上鎬印清晰可見,由于時間長了,鎬印上面自動生成一層碳酸鈣——大自然給“抹”了一層石灰,讓地道更堅固了。
1、冉莊地道戰遺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冉莊鎮。2、冉莊地道戰遺址是抗體戰爭中的一處重要戰爭遺址,始建于1938年,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冉莊鎮冉莊村,保護面積約為30萬平方千米。3、1938年冉莊地道開挖,并在
△原汁原味的抗戰地道遺址。
從有燈光的地方走到暗黑的地方,在手電的微光中走了短短的40來分鐘,便走過宋、走過金、走過元、走過明、走過清、走過民國,走過抗戰、走過備荒、走過這有聲無聲的時光隧道。
從一個洞口出來,進入一個寬敞房間內。房內清冷,絲毫沒有煙火氣。這里曾是陳賡大將的臨時指揮所,1938年,陳賡將軍指揮386旅發動了彭城戰役。如今硝煙散去,只留游人在這里憑吊懷念。
△中學學生來到景區參觀學習。
山底抗日地道遺址主巷1626米(9條大巷),復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洞室2個,小藏身洞關口6個。通往距山底村1000多米的太行山腳下的地道1條,另外還有輻射鄰村王看村、宿鳳村等地的地道。
一條有性格的地道
這里有“崇尚英雄”的村風
需要。根據查詢保定市旅游局官網得知,為了緩解景點壓力,更好的保護景點環境,冉莊地道戰實行提前一天微信實名預約的參觀方式,需要預約。冉莊地道戰遺址,位于保定市清苑區冉莊鎮冉莊村,是抗日戰爭中的一處重要戰爭遺址。
走出地道,走出那段戰火紛飛的年代,走進如今美麗富庶的山底村。
抬頭望去,高大的房屋側墻上,兩個射擊孔依然居高臨下,凝視著這個村莊。當地的老人說,只要當年打過鬼子的人,村里的人都記得,尊重英雄、崇尚英雄是山底村人的光榮傳統。
△中國抗戰地道體驗館土炕地道口。
地道戰遺址,即冉莊地道戰遺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清苑縣境內,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主戰場上一處極為重要的戰爭遺址。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建于1959年,當時隸屬于冉莊村,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實際。
隨著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來到山底村的游客越來越多。歲月將戰爭的印痕磨去許多,但在游覽的過程中,你仍可以感受到山民內心中所蘊藏的一種頑強樸素的力量。
登上瞭望臺,山底村盡收眼底。村里的房屋統一打造成了由青磚黃泥砌成的墻面,既有歷史的厚重,又不乏時尚感。陳列館院中一角,一樹柿子紅艷艷,周圍的溝壑、樹林和田野一目了然。北邊山上,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躍峰渠隱約纏在山腰,一個真人CS競技場就建在那邊的一塊空地上。
硝煙已盡,陽光正好,小院很靜。
△山底抗日地道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