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成為旅游的主流,國內旅游演藝,為了打造吸引人的景點,旅游項目從造景、體驗內容、游客融入等方面不斷發力,爭取讓游客沉浸其中,獲得不一樣的體驗,也為景區帶來新的盈利點和營銷點。
一、沉浸式舞臺
旅游演藝產品在發展初期多以傳統的話劇、音樂劇、歌舞表演等劇場類演藝產品為主,在旅游景區內有固定的演藝劇場、廣場和舞臺,觀眾坐席和演出內容基本上較為固定,演出在傳統的鏡框式舞臺上進行。隨著旅游者的體驗需求提升,技術水平的發展以及產品創意的升級,近年來傳統劇場的鏡框式舞臺已無法滿足演藝產品體驗感的打造,演藝產品的舞臺邊界被打破,出現了大量借助山水實景、移動式舞臺、沉浸式舞臺等嶄新形式的旅游演藝作品。從傳統舞臺、實景舞臺到沉浸舞臺的躍進過程是旅游演藝沉浸體驗發展的重要特征。
比如狂人國的夜間舞臺?。?Cinéscénie )— 大型夢幻水秀表演秀。
旅游演藝是指依托著名的旅游景區景點,表現地域文化背景、注重體驗性和參與性的形式多樣的主題商業表演活動,其本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業行為。
Cinéscénie表演的水秀被譽為歐洲最盛大的水秀。它將曼妙靈動的水、夢幻迷離的聲光、震撼人心的音樂和精致的演員造型結合而成的宏偉舞臺特效。觀看時,令人氣屏神凝、瞠目結舌。20多年來,近300萬人慕名而來欣賞這個長達1小時45分鐘的精湛演出。
作用不同。大型演藝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傳播媒體,其作用像一個大眾傳播媒介。這個傳播媒介在大型演藝活動開展之后,就開始發揮傳播作用,并且能夠產生廣泛的傳播效果。旅游演藝是傳播當地文化,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延長游客在。
Cinéscénie堪稱全球規模最大的戶外水秀舞臺劇,它是由1200多萬名觀眾、2000名演員、23公頃演出場地、24000套服裝構成的精彩演出。該劇講述一位叫莫比利的旺岱人家族的故事,表達無情的戰爭給民眾帶來的血腥和痛楚。
15公頃的水面是 Cinéscénie表演的規模宏大的舞臺,也是演出核心的區域。全場水景布景和水秀舞臺特效由法國國際水秀公司(Aquatique Show International)精心創意設計。
二、沉浸式劇情
旅游演藝項目發展之初注重演藝劇目的創作,例如以白居易傳世名篇《長恨歌》為藍本的同名實景歷史劇,以南宋時期杭州歷史典故、民間傳說為題材打造的《宋城千古情》等。這一類旅游演藝項目一方面推動了各景區特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突出地方旅游資源的獨特性和唯一性,提高了市場識別度,成為當地的文化名片和旅游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這種強劇情的旅游演藝項目,把故事轉化為體驗的場景,通過文化記憶來深化觀眾的沉浸體驗,實現了體驗價值的轉化。
隨著旅游演藝市場不斷繁榮,項目數量持續膨脹,日益雷同的劇目創作模式已無法滿足游客與日俱增的審美需求與娛樂需求。旅游演藝越來越注重人與場景、空間的互動與塑造、構建文旅融合的空間美學,以及進一步創新文化元素運用方式,對在演藝項目之中融入互動式劇情的探索。
王潮歌導演的《只有·峨眉山》將川主鄉高河村舊址修整改造成占地兩萬多平方米的實景村落劇場,其中有395個房間、48棟舊舍、27個舊院,根據每個不同的空間場景,導演設置了劇情各異但又互相聯系的特色劇目,創作了一出特色的院落式戲劇。從感官體驗的沉浸到心理體驗的沉浸,激發觀眾更多地思考和共鳴,由此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愉悅感。
基于空間場景的塑造,不斷探索具有更深層次文化意義和互動體驗關系的劇情是未來旅游演藝的發展趨勢。只有將“文化故事”和“觀眾體驗”作為項目設計的首要因素,不斷推出文化底蘊深厚的演出及精品劇目,旅游演藝才能繼續保持生命力。
我國的旅游演藝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經過三十幾年的發展,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以數字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技快速發展,隨著數字技術的融合,我國的旅游演藝,尤其是演出形式不斷豐富,觀演關系產生了巨大變化。
三、沉浸式體驗
旅游演藝產品在舞臺和場景營造層面的創新性發展,促成了旅游演藝過程中的主客交融。觀眾對旅游演藝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再滿足于以被動的狀態接受旅游演藝的演出內容,而是希望能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互動感和參與感。舞臺邊界的打破、演藝場景的營造使得旅游演藝的觀眾角色有了從“舞臺-觀賞”到“場景-沉浸”再到“角色-沉浸”的轉變趨勢。
在傳統的旅游演藝舞臺上,演藝內容以歌舞劇目演出為主,觀眾可以看到舞臺上發生的一切,但是無法對其施加任何影響,觀眾被演藝形式和內容所營造的“第四堵墻”隔離,舞臺和觀眾的關系被分割開來。隨著近年來旅游演藝形式的不斷突破,演藝內容的不斷豐富,演藝技術的全方位支撐,越來越多的旅游演藝產品把觀眾納入到演藝作品中,利用情境、沉浸、角色、氣氛、情節、節奏的設計,讓觀眾融入演藝的故事本身當中,把觀演關系置于流動的時空,讓觀眾主動去探索和發現,甚至讓普通的觀眾成為演出故事的推動者,從而充分調動現場觀眾參與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主體和客體不再是固定的孤立模式,而是互相交融的動態模式,觀眾可以完全進入到演藝場景之中,沉浸于全方位生理感官的體驗之中,觀眾的角色從“局外人”轉變為“參與者”。
無論是實景旅游演出、主題公園旅游演出,還是較普遍存在的劇場表演旅游演出,其旅游演藝產品都非常重視對本土文化資源和內涵的開發,力圖將文化資源與演藝科技手段相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演藝大餐。比如,《印象·劉三姐》。
《南京喜事》的故事是以發生在“寧宅”的一件件喜事為主要內容,分為“南京喜事”“蒸蒸日上”“喜從天降”“魚躍龍門”“出人頭地”“時運亨通”“長命百歲”“平步青云”“百年好合”八條故事線,每條故事線各不相同,但劇情上又有所串聯。每個參觀的游客進場后,必須在其中選擇一條,換裝參與到劇情當中,可以與演員互動并改寫劇情。新穎的觀劇模式讓整個演出充滿了無窮的變數,每條故事線,每個人物,每次故事的收尾都有可能因為參與觀眾的不同而衍生出不一樣的結局,這不僅使劇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觀劇體驗也更加精彩刺激、出乎意料,讓每一位觀眾都收獲獨一無二的游玩體驗。
觀眾角色從“舞臺-觀賞”到“場景-沉浸”再到“角色-沉浸”的轉變是旅游演藝沉浸體驗進一步深入發展的重要表現,體現了旅游演藝的沉浸體驗機理中舞臺、場景、觀眾三者的深度交融,在這種深度交融的關系下,傳統的二元對立式演藝空間被拆解,取而代之的是深度參與的沉浸演藝空間。
藍裕文化主題開發設計院認為,沉浸式體驗是這個時代的體驗主流,從場景到故事,從故事到參與,只有打通從游客到來到離去整個過程的場景、故事和體驗的全沉浸,才能讓游客獲得新奇體驗,最終給游客留下深刻影響,讓游客成為體驗的傳播者,給項目帶來持續的生命力。
關鍵詞:藍裕文化,酒莊設計,博物館設計,展館設計,工業游設計,工業旅游設計,文化產業園設計,特色工業園設計,特色文旅小鎮設計,酒廠游設計,回廠游設計,酒體驗設計,白酒營銷策劃,體驗店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設計,規劃設計,環境設計。
安徽民族舞蹈 安徽的民族舞蹈表演獨具一格,它融合了民間文化與舞蹈于一體,極具地域特色。其中著名的有皖北秧歌、皖南仙女大舞、宣城花鼓舞等,這些舞蹈秉承了古老民俗中的情感和風情,用現代演繹方式來展現,使人們在旅游中不。